本推薦序,同步發表於 《台灣金融研訓》出版【解構大數據】, 於 2017年2月24日出版 。
撰文:翁禮祺
現在機器吃的是電,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 ~ 馬雲。
大數據的趨勢與應用是愈來愈明顯與重要。在2016年10月13日舉辦的2016杭州·雲棲大會上,馬雲梳理過去幾年來重要科技的變化,提出五大新的變革趨勢。其中馬雲提出的第三個變革,稱之為「新金融」的變革。馬雲希望讓信用變成財富,提醒現在的機器製造將會變成人工智慧。其中一句與大數據相關的經典話語值得深思,那就是「現在機器吃的是電,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

「新金融」時代 以數據描繪客戶畫像
筆者從事金融業以及資訊科技業多年,深深體會到大數據技術在此領域中的重要性。其中所牽涉的金融業務領域,如貸款、社群授信、支付等金融業務設計,皆需使用大數據技術來協助描繪顧客的特性及畫像。從開始接觸客戶所進行的資料蒐集以瞭解顧客屬性;

到進一步對於客戶信用資料進行評估,要求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最合適信用評等,便於貸款業務執行。甚至期望能對顧客的意圖進行預測,在顧客提出需求前,即能提供適當的建議。 上述從瞭解客戶特性、給與最適當信用評等、到對顧客意圖分析預測,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數據技術來解構與洞悉顧客行為與需求。
本書是探討行銷人員如何掌握大數據的精隨,瞭解消費者的輪廓與意識。書中第一部分,提供有關大數據理論的框架以及分析工具,協助讀者建立正確解讀資料的觀念。在第二部分,則著重於如何以大數據瞭解你的顧客,並且探討社群關係以及意見領袖影響力。特別描述行銷人員應該和技術專家合作,以及如何號召更廣泛的社群來瞭解顧客行為,產生對企業有益的分析觀點。在第三部分,作者也細心討論在進行大數據分析所需考慮的顧客意識以及隱私問題,這對目前監理機構和社會大眾漸增的資料保護意識氛圍下,提供一個很好的框架討論基礎。
不是顧客沒有畫像,只是我們沒有去描繪而已
企業在面對未來的數據浪潮與商場競爭,誰能更善用大數據的技術於顧客管理上,就有最大的機會贏得客戶的青睞。請不要忘記,不是顧客沒有畫像,只是我們沒有去描繪而已。解構大數據就是在幫忙我們這件事。
本書在理論與實踐層面均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帶領讀者深入探討諸多大數據的關鍵應用,對於有志於瞭解大數據創新應用的個人或企業,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本文作者為鉅資科技總經理、台灣財務工程學會顧問、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