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族」是指一群收入不錯,但是尚未到達富有階級的族群。「亨利族」已經成為華爾街大型財富管理機構所關注的焦點,也將成為台灣財富管理市場未來主力客群。
<作者 :林佳誼> <受訪: 翁禮祺>
本受訪報導同步發表於 《遠見雜誌》特刊:【聰明理財,亨利族來了!】,2016年10月28日出刊 。
那台灣也有亨利族嗎?
「當然有,亨利族是不分國界的」,台灣財務工程學會「金融科技小組」召集人、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兼任助理教授翁禮祺說,以年齡來分,「這一群人在美國屬於千禧世代,在中國則被歸類為八O後,在台灣就是以七年級生為主。」…

亨利族是財富管理市場的未來主力客戶
台灣財務工程學會「金融科技小組」召集人翁禮祺也分析,亨利族在職場發展階梯上仍處於上升趨勢。按照年齡與職場發展來推算,亨利族很有可能將進入收入的高峰期,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在未來的消費。他們也將進入人生各階段,例如結婚、育兒等,因而對於像購屋貸款、保險等金融服務產生更多的需求。他們將成為金融服務的主力消費族群。…「這在在顯示,亨利族隨著職涯與生涯向上發展,逐漸進入收入高峰期,會牽動各類金融需求。」。玉山銀行數位金融事業處數位長李正國也同意這個看法,這份調查透露出,如果薪資收入在4萬元以上,就是銀行應該積極發展跟經營的理財客群。「要記得觀察一點,那就是他們不太可能走到實體通路。」
「對於財管業來說這是完美的對象,他開始
有錢了,而且會愈來愈有錢,有愈來愈多財富管理需求」,翁禮祺說,這也是為什麼近來有愈來愈多金融業都很積極下修財富管理門檻,例如銅板投資、資產規模25萬美元就提供服務,就是在瞄準這一塊享利族市場。
不太滿意、不想抱怨 年輕人對金融服務「無感」
「金融業看到這份數字必須要非常小心!」台灣財務工程學會「金融科技小組」召集人翁禮祺嚴肅地說,滿意、抱怨程度都低,顯示使用者並沒有被真正滿足,這時如果出現一個好用的新服務,就有可能帶來很大市場破壞。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以1980年代為界線,此後出生的人是「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此前出生的則是「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數位原住民」一出生就活在電腦、網路世界,他們打字的時間比寫字更長,用手機上網比打電話更多。
因此,翁禮祺說,當華爾街探討這些「亨利族」到底該由誰來服務的議題時,普遍看法是他們相信手機更甚於理財專員,未來比起理專、行員,他們可能更喜歡理財機器人。
翁禮祺說,亨利族是數位原住民,比起理專,他們可能更相信上網搜尋來的建議。誰能提供更方便有用的工具,誰就能成為他們的往來對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