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發表 於《會計研究月刊》2017 年7 月號。
平台經濟是一個新的策略思維,是一種顛覆傳統商業思考的生態圈模式。平台對於各個參與者的價值也是不一樣,這意味著要提出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用多種不同的價值主張、不同的行銷語言去跟他們溝通。
撰文:翁禮祺
「平台經濟」是一個新的策略思維,是一種顛覆傳統商業思考的生態圈模式。平台經濟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群體,透過低交易成本方式連結,使得這些群體在約定規則內,彼此利益能達到動態平衡,因而願意共同協助平台持續成長,建立先行者優勢、實踐贏者全拿的利益目標。
平台經營的關鍵要素
平台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不難看見。讀者可以簡單想像,平台是一個具有「供給端」與「需求端」的資源中心,藉由媒合兩端之供給與需求,達到增進商業效率、創造經濟價值的商業模式。舉 Airbnb 為例,供給端是「有空房想出租的人」,需求端則是「有租房需求的人」,Airbnb 作為平台為雙方媒介,並向單一方或是雙方收取費用。
平台的參與者,並非只有單純的供給方以及需求方。要充分支撐與維運平台,最好是以多邊參與者為發想。例如房屋仲介平台,除提供房屋的房東,以及買屋的客戶之外,因為群體聚集以及網路外部效應,吸引房屋仲介人員的加入,增加平台更多流量。多邊參與者共同經營平台生態圈,共同為分享平台茁壯後的效益一起努力。
平台的經營有三個關鍵考量要素,分別是需求強度、需求頻率、以及毛利空間。在選擇平台上的流通商品或服務,最好是能選擇剛性需求,亦即某一類人的必要需求,例如食、住、行、學習等;其次是確認需求是屬於高頻率性,以及存在足夠的利潤空間讓平台參與者共享利益。需求強度與交易頻次會決定平台供需兩端的規模大小,而毛利高低會決定平台獲利的空間,這些都是平台能否盈利的重要指標。建議剛性需求、高頻次、高毛利這三項至少要能命中兩項,平台的後續經營才會較有成功機會。
平台在金融創新的發展機會
平台的應用場域,不僅限於一般民生領域,在金融方面也已經出現創新且成熟的應用。以下分別就B2C以及B2B的金融應用場域,舉例說明。